-
摇杆电位器使用注意事项
1.摇杆电位器之电阻体大部分是由多碳酸合成树脂制成,应避免与下列物品接触:氨水,其它胺类,碱水溶液,芳香族碳氢化合物,酮类,脂质的碳氢化合物,强化学物质(酸碱值过高)等,否则会影响其性能。
2.电位器的接线端子在焊接时应避免使用水性助焊剂,否则会导致金属氧化和材料产生霉变;避免使用劣质焊剂,焊锡不良可能造成上锡困难,导致接触不良或断路。
3.电位器接线端子如果焊接温度太高或焊接时间过长,则会造成电位器损坏。插接式端子焊接时应在235℃±5℃,3秒钟内完成,焊后离电位器本体1.5 MM以上,焊接时不要用焊锡流穿线路板;焊线型端子焊接时应在350℃±10℃,3秒钟内完成。并且接线端应避免过重压力,否则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4.焊接时,松香(助焊剂)进入印刷机板的高度适当调整,应避免助焊剂侵入电位器内部,否则将导致电刷与电阻体接触不良,产生杂音,不良现象。
5.电位器适用于电压调节结构,其接线方式宜选用“1”脚接地;避免采用电流调节式结构,因为电阻与触点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利于大电流通过。
6.电位器表面应避免结露或有水滴,避免在潮湿的地方使用,以防止绝缘退化或引起短路。
7.安装“旋转式”电位器在固定螺母时,不宜过紧,以免破坏螺牙或转动不良等;安装“铁壳直滑式”电位器时,不要使用过长螺钉,否则可能会妨碍滑柄的运动,甚至直接损坏电位器本身。
8.在电位器套上旋钮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推力不得太大(不能超过《规格书》中轴推拉力的参数指标),否则可能导致电位器损坏。
9.电位器旋转操作力(旋转或滑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紧。如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时需说明,要选用特殊的耐低温油脂。
10电位器的轴或滑柄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地越短越好。较短的轴或滑柄的长度感觉较好且稳定。相反,较长的晃动会使手感容易改变。
在使用温度超过70℃的情况下,电位器的碳膜功率能承受70℃以上,就会失去其功能。
-
摇杆电位器的要求有哪些?
对摇杆式电位器主要有什么要求?电位计是一种可调节的电子元件。由电阻体和旋转或滑动系统组成。在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点之间加上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电阻体上的触点位置,从而在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获得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
①阻值符合要求。
②中心滑动端与电阻体接触良好,转动平稳。电位器与开关部之间应保持动作精确可靠、灵活。所以使用前一定要检查电位器的性能。
1、测量阻值:首先根据被测电位器阻值的大小,选择万用表的合适电阻档位,测量一下阻值,也就是 AC两端片之间的电阻值,比较标称阻值,看两者是否一致。同步旋转滑动触头,其数值应固定。若阻值是无限大,则该电位器已损坏。
2、然后再测量其中心端与电阻体的接触情况,也就是 BC两端的电阻值。方法采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时转动轴缓慢转动,注意观察万用表读数,正常情况下,读数朝一个方向平稳变化,如有跳动、跌落或不稳等现象,说明活动触点有接触不良。
3、当中心端滑到端部或端部时,理想状态下中心端与重合端的电阻值为0,在实际测量中会有一些残值(一般视标称而定,一般小于5Ω),属于正常现象。
-
我国传感器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我国传感器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主要企业参与到设计、制造等方面,一些科研机构已建立了相关服务平台,以助推产业创新。但是,由于产业起步晚、竞争压力大,我国传感器发展仍面临四大困境。
首先就是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目前面临的情况是人才匮乏、研发成本高、企业恶性竞争激烈,我国尚未突破传感器的某些共性关键技术,这是多学科、多学科、多领域的传感器设计技术。
然后就是产业化能力不足。因为我国企业技术实力的落后,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规范,导致国内传感器产品不配套、不成系列,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等现象多发,使得产品可靠性较差、未形成行业规范,导致传感器产品的产业化程度和系列产品不成系列。
同样地资源分散也是一问题。当前,我国传感器企业已有1600多家,但大多是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引领的龙头企业,最终导致资金、技术、企业布局、产业结构、市场等方面的分散状态,导致产业发展不够成熟。
还有就是高端人才比较缺乏。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资金、技术、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涉及的学科多,要求知识面广,新技术层出不穷,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参与其中。另外,不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也不合理,使我国的产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
-
关于压力传感器解决抗干扰问题
在目前各种传感器中,压力传感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感器,其市场份额也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它的各项技术也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各领域日益苛刻的环境。
压力传感器一般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被测物体来获得相关信息,它和被测物都处于被干扰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干扰。目前主要以压力传感器和电容压力传感器表现得比较突出,其抗干扰措施可从结构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解决。改进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在一定的阶数范围内避免某些干扰,通过将信号处理电路和传感器敏感元件组成一个整体,使传输信号得到增强,抗干扰能力也相对增强。由于具有集成性,也减少了干扰的引入;集成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功能强的特点。此外,还可以从软件入手,诸如数字滤波、定时自校、特性补偿等执行方法。
如果说其抗干扰性不强,那就其价值而言,也是一个差别很大的传感器,因为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市场前景也不太广阔,现在来看我们的电子消费、汽车、制造业、工业、农业等服务业,都有一个压力传感的身影,所以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
传感器对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性
对于科幻小说中的自动驾驶集中令人向往,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从幻想到现实,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等纷纷加入这一领域,试图在这一领域中分一杯羹。然而就目前而言,虽然有无人驾驶技术,但还不成熟。
无人机是一种智能刹车驾驶汽车,它主要依靠车内电脑系统中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但无人驾驶则是通过感测系统(温度、压力、动态等)来做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以达到预定目标行驶并安全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
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车道保持系统。2、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和激光测距系统。3、夜视系统。四、精确定位/导航系统。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需要大量的高科技技术支持,而智能汽车则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实现功能定位。现在,一些企业已经推出了无人驾驶汽车,但由于一些技术问题,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无人机关键技术的解决在于算法设计和传感器的设计。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传感器的精度和响应速度,而安全又是整个驾驶系统的关键,在未来智能驾驶中,传感器的应用只需要更高的性能,特别是在精度方面。
将来的自动驾驶道路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或者在发展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渴望。
-
温湿度传感器的选购注意要点
温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把温湿量转换成电讯号,便于测量处理的设备或装置。目前市面的温湿度传感器一般是测量温度量和相对湿度量。而温湿度传感器仅仅是众多传感器中的一种,只是将空气中的温、湿度通过一定的检测装置,测量到温度、湿度,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电信号或其它所需的信息输出,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更为复杂的环境要求,因此选购温湿度传感器也有一定的要求。
1.量程的选择
重量、温度的测量,选用湿度传感器首先要确定测量范围。除气象、科研部门外,进行温湿度测控的一般不需要全湿程(0-100% RH)测量。
2.测量精度的选择
湿度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是测量精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于湿度传感器来说,就是上一个台阶,甚至更高一个档次。由于要达到不同的精度,其制造成本差异很大,售价也相差很大。因此用户必须量身定做,不宜盲目追求“高、精、尖”。对于不同温度下的湿度传感器,其示值还应考虑温度漂移的影响。相对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对某一空间的相对湿度有严重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控温手段,或被测空间是非密封的,±5% RH精度就足够了。对需要精确控制恒温、恒湿的局部空间,或需要随时跟踪记录湿度变化的场合,采用±3%以上精度 RH的湿度传感器。而且准确度超过±2% RH的要求恐怕连标准湿度发生器校准传感器都难以做到,更不用说传感器本身了。
3.时间与温度漂移
实践中,由于灰尘、油污和有害气体的影响,电子式湿度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老化、精度下降,其年漂移量一般在±2%左右,甚至更高。生产企业商会在一般情况下标明1次有效使用期为1年或2年,到期需重新标定。
4.其他注意事项
湿敏传感器是非密封的,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应尽量避免在酸性、碱性及有机溶剂环境中使用。同时避免在灰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为了正确反映想测量空间中的湿度,还应该避免将传感器放置在离墙太近或者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如测房间过大,应放置多个传感器。有些湿度传感器对供电电源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测量的精度。也有可能是传感器之间互相干扰甚至不工作。应用中应根据技术要求提供合适的、符合精度要求的电源。在传感要进行远程信号传输时,要注意信号衰减问题。在输送距离大于200 m以上时,昆山丹瑞建议选择湿度传感器频率输出信号。